台州工地热水工程

尽心尽力,尽职尽责

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副院长谢昌龙在致辞中提到,韶关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节点,急需将丰富的新能源资源转变为产业发展优势,率先揭牌成立广东碳中和研究院(韶关)、组织召开“丹霞论坛”,为实现“碳达峰、碳中和”提供科学路径、技术支撑与政策建议,这一举措既是谋划推动韶关新能源产业发展,促进韶关提前实现“碳达峰、碳中和”,也是助推韶关成为广东碳中和重要的技术示范和产业应用基地,更好地率先在广东打造碳中和模板。

2025年我国极端高温事件,是全球气候变暖与区域大气环流异常共同作用的结果,其“范围广、强度大、持续久、昼夜热”的特征,暴露了我国能源供应韧性不足、城市热岛治理滞后、弱势群体防护体系不完善等短板。短期需通过“个人-政府-社会”协同缓解灾害损失,保障民生与社会稳定;长期则需加快能源结构转型(提升新能源占比)、完善城市气候适应性规划(绿地覆盖率超40%)、推广绿色建筑与透水铺装,从根本上削弱极端高温影响。

全球气候变暖是此次极端高温的长期诱因,为极端事件发生提供了“热力基础”。近百年来,全球平均气温上升1.1℃,我国升温幅度(1.3℃)高于全球平均水平,这种“背景增温”使我国极端高温事件发生概率提升10-15倍。同时,气候变暖导致大气环流异常频率增加,副高、西风带等天气系统的稳定性增强,高温、干旱等灾害的持续时间显著延长——数据显示,2025年夏季我国中东部地区500hPa大气温度廓线较常年偏高2-3℃,相当于为极端高温“叠加基础热场”,使35℃以上高温日数较气候态显著增加。